第二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总决赛斩获国家级奖项+3
发布时间:2025-10-22 文章来源:信息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近期,第二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总决赛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圆满落幕。本届赛事规模创历史新高,吸引全国27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500余所高校、2000余支队伍参与。经初赛选拔,195项作品(本科组118项,高职组77项)晋级总决赛,近千名师生专家齐聚乐山。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选派 3 支代表队参赛,其中本科组 2 支、专科组 1 支,与全国顶尖高校队伍展开激烈角逐。经过初赛线上评审、复赛技术答辩及决赛现场演示的多轮考验,最终斩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国家级三等奖 1 项,展现了学校在计算机应用创新领域的扎实积淀与人才培养成效。
为备战此次赛事,信息工程学院组建专项指导团队,依托 “岗课赛证创研” 育人模式,三支参赛队伍历经5个月的系统筹备,从海南自贸港产业需求出发,深入田间地头、森林山间开展调研,先后完成 20 余次技术方案迭代与设备调试。指导教师团队全程跟进,在轻量化算法优化、跨系统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环节提供指导,师生协同攻克了 “低空设备协同控制”“视觉识别实时性” 等多个技术难点,为赛事突围奠定坚实基础。

本科组国家级二等奖:《林智幻境——AI大模型驱动下的五指山--热带雨林数字生态系统》
本作品是基于虚幻引擎构建的下一代数字雨林管理系统,通过移动端与硬件终端的联动,实现雨林生态的数字化映射、智能监测与协同控制。系统将真实雨林环境转化为高精度动态数字孪生模型,用户可通过移动端实时观测雨林生态状态,包括植被分布、动物活动及环境参数。移动端提供无人机远程操控和模拟功能,支持观光巡航与火灾扑救任务,同时集成山体三维热力显示、隔离带规划及动植物AI图鉴识别,结合远程监控与AI分析自动生成生态趋势图表。硬件终端作为物理世界的感知与执行单元,实时采集雨林温湿度、火情等数据并反馈至数字系统,同时接收指令控制无人机群或启动应急响应。林智幻境通过移动端与硬件终端的协同构建了从虚拟交互到实体干预的闭环,为生态保护、科研研究及灾害防控提供沉浸式智能平台。

图2 林智幻境队伍合影
专科组国家级二等奖:《仰望星空——面向低空经济的农业效率边界优化系统》
该作品聚焦传统农业领域突出的效率痛点,针对性开展优化研究与实践:针对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灾害防控滞后、流通损耗高三大核心问题,面采用 Unreal Engine 5、Vue.js、Spring Boot、MySQL 构建成熟系统,并融入深度学习算法、路径规划算法及 AI 大模型,通过软件系统与硬件沙盘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涵盖农田概览、大棚监测、农业植保、智慧采摘、低空运输、飞手培训、机型管理 7 大功能模块,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效率边界,为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图3 仰望星空队伍与评委分享作品设计
本科组国家级三等奖:《芒果采摘分拣机器人》
针对海南芒果采摘分拣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痛点,团队研发搭载轻量化视觉识别模块的智能机器人。以智能机械臂为核心,融合高精度力传感器、视觉模块与伺服电机,结合优化的轻量化深度学习算法及边缘计算,实现低算力设备上快速识别水果瑕疵、工业缺陷等,可在水果分级、残次品筛选等场景24小时无人化作业,降本提效并提升质量管控精度。

图4 芒果采摘分拣机器人队伍合影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施金妹教授表示,学院持续以高水平赛事为抓手,将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智慧农业、低空经济真实场景纳入教学实践,坚持“岗课赛证创研”的培养模式,推动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的协同提升。此次专科与本科组均获殊荣,展现了学校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未来,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聚焦“一体两翼”发展路线,深化 “产学研” 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更多适应自贸港建设的创新型高端技能人才,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与区域产业升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