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走进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课堂(三)
发布时间:2024-05-17 文章来源: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怀着开放的心态迎接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育中,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助力了科研的新视角,同时也促进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一、借助AI工具,拓展学业边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同学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各种AI工具来加速学习和实践,如智能编程辅助工具GitHub Copilot,自然语言处理工具NLTK、spaCy,机器学习框架TensorFlow、PyTorch等。
将人工智能融入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中,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技能边界,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
以下为我院邀请校外专家曾饶博士开展人工智能学习路径与职业就业规划讲座。曾博士现任海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系主任,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生物信息、软件工程等。
专家进行人工智能学习与职业就业规划讲座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中常用的神经网络
AIGC职业机会
二、课堂实践:AI激发学习热
在计算机视觉课堂上,吴海威老师采用基于AI的实践性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学们沉浸在与AI的互动中,深入探索专业的核心。现在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仅是听讲,而是通过与AI互动,实时掌握知识,运用技能,体验项目。
教学活动中,要求同学们分组完成项目: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设计人脸识别系统,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在项目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利用各种AI工具和资源,如TensorFlow、PyTorch等深度学习框架,以及开源数据集和模型,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索不同的算法和模型。通过与AI技术的互动,同学们逐渐深入了解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增强了对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兴趣和理解。最终,同学们结合各种实际使用场景,设计并实现了各自的人脸识别系统。
这种基于AI的实践性学习方法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与自主探索精神,提升了大家的的技能水平,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为我院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小组完成的人脸识别系统。
学生代表汇报实践成果
人脸识别系统主界面
人脸特征识别界面
三、科研探索:跨学科融合绘就新科技图景
除了课堂上的互动,AI还科研的新视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科研方面,AI为我院带来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利用AI技术,开展了一系列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涉及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生物信息等多个领域。通过与企业合作,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推动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院学生参与由方芳老师主持的人工智能生物信息方向的省级自然科学项目,进行实验及部分相关实验结果的照片。
我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单细胞测序部分实验结果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肺结节自动诊断部分实验结果
AI与教育的融合不仅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还促进了跨学科的新发展,助力了科研的新视角,同时也赋能了教育与产业的新融合。在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践中,AI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效果得到了充分展现,为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和机遇。